實驗室項元江課題組、英國伯明翰大學張霜教授課題組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劉超星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非均勻的調制理想外爾超材料中元胞內部結構的幾何參數,首次在光學系統中觀測到手性零級朗道能級.相關成果以題為"Observation of chiral zero mode in inhomogeneous three-dimensional Weyl metamaterials"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上.深圳大學博士後賈宏偉為論文第一作者,項元江副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英國伯明翰大學、深圳大學為論文第一作者單位. 圖1. 非均勻外爾超材料的結構以及色散關系 在高能物理中,狄拉克或外爾無質量相對論粒子具有手性對稱性,也就保證了其手性電流為守恆量.但是外界微擾的引入會破壞其手性對稱性並導致手性電流不守恆,也就是手性異常.其中,外加磁場產生的零級手性朗道能級便是導致手性異常的最重要的方法.狄拉克和外爾準粒子在電子和光學系統中的發現為在這些系統中觀測手性朗道能級提供了條件.然而,目前為止光學系統中手性朗道能級還沒有得到觀測,其是否存在還沒有經過實驗證明.外爾簡並點是一種二重的線性簡並,由于空間維度與Pauli矩陣維度相同,該簡並點非常穩定,只能在k空間中正負拓撲數相反的兩個簡並點湮滅才能使其消失.同時,由于目前發現的外爾簡並均為偶然簡並,可以在k空間中通過調節其位置,這也就為我們制作人工的規範場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以往的設計人工磁場的方法都是通過外加應力實現體系內部發生非周期改變,根據緊束縛近似理論,這種應力張量可以表示為矢量勢,也就產生了人工磁場.這種方法廣泛的應用于二位體系,但是在三維體系中,由于體系的伸縮性不明顯,所以科學家只能理論上研究薄膜或者細線的幾何體中.因此,目前為止,人工磁場只在二維體系中實驗上實現,三維外爾體系中的人工磁場會產生非常有趣的物理現象,比如準粒子的手性傳輸. 圖2 非均勻外爾系統的手性朗道能級 近期,英國伯明翰大學張霜教授課題組,深圳大學項元江副教授課題組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劉超星教授課題組合作,首次通過調節外爾超材料中每個元胞內部結構,將整個外爾超材料做成非均勻體系,實現了三維光學外爾體系的人工磁場.他們拋棄了以往的通過緊束縛近似理論設計人工磁場的方法,從等效介質理論出發,對外爾超材料元胞內部結構(如圖1A)進行非周期的調節(如圖1B),實現了體系結構中外爾點(如圖1C)在k空間的位置隨實空間坐標的絕熱演變(如圖1D),從而產生了等效的人工規範場,也就是人工磁場.該人工磁場產生能夠產生手性朗道能級(如圖2A,B所示),對于不同的外爾點群速度的方向不同(如圖2C所示),也就是相反方向傳輸的體態在k空間分離.因此在兩個1級朗道能級能帶區間,底面激發只能探測到向上傳輸的零級朗道能級(如圖2D,E1-E7),相反,頂面激發只能探測到向下傳輸的零級朗道能級(如圖2F,G1-G7).這是光學系統中手性朗道能級的首次觀測. 這是項元江課題組和張霜教授課題組繼2018年初在《Science》發表關于理想外爾光學系統、《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關于拓撲超材料中光子費米弧的直接觀測、2017年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發表關于超材料三維光子狄拉克點等研究工作後,又一篇關于拓撲物理方面的重要成果.該成果在拓撲物理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由于該系統無需外部磁場的引入便可以實現單向傳輸的體態,這對于未來實現光學信息的穩定傳輸(如光縴傳輸)並克服背向散射帶來的能量損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金的資助.原文鏈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3/6423/148.full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我校深圳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袁小聰課題組完成的(專利號︰ZL201410230735.3)"一種利用光學旋渦達曼光柵復用及解復用的方法和系統"發明專利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該專利的權利人為深圳大學,主要發明人包括袁小聰、雷霆、閔長俊、張崇磊等.這是我校首次獲得該獎項,實現了我校中國專利獎零的突破,標志著我校在保護知識產權和促進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中國專利獎是我國專利領域最高級別榮譽的政府部門獎,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評選和聯合頒發;其評選標準不僅強調項目的專利技術水平和創新高度,更注重其在市場轉化過程中的運用情況,要求對促進相應領域的技術進步與創新有突出貢獻,並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年度,在全國高校範圍內共有51所高校的79個項目入選. 獲獎專利項目技術及成果轉化情況簡介︰ 該專利涉及軌道角動量(OAM)信道復用及解復用技術,利用微納器件復用多路OAM光信號,簡化了通信系統的復雜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結合高速調制技術、密集波分復用技術和偏振復用技術,實現了Tbit/s量級的系統容量.該專利的成果可廣泛應用于新一代高速光互連系統,尤其是超大容量的數據中心內部,提高通信速率,降低能耗. 為了加快該專利的實施,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與華為公司合作,結合高速 QPSK/16QAM 調制技術、密集波分復用技術(DWDM)和偏振復用技術(PDM),在實驗上實現了 80/160Tbit/s 的系統容量.在實驗中實現了高速光信號的誤碼率、信噪比、眼圖等參數的測量,證明了利用軌道角動量復用技術實現百太比特量級的信息傳輸的可行性.並將這部分工作在Light: Science &Application上發表.
12月21日,光電工程學院在光電樓多功能廳召開"聯贏—牛憨笨獎學金"頒獎儀式.光電工程學院屈軍樂院長、郭金川副院長、武紅磊副院長、院長助理劉曉利老師、系主任、導師及班主任代表、研究生本科生輔導員以及獲獎學生代表共計60余人參加了頒獎儀式.捐贈企業代表深圳市聯贏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工藝研發中心總監周航先生、市場部經理楊菲女士、市場部營銷專員盧潔女士出席此次儀式.頒獎儀式由屈院長主持. 屈院長首先介紹了與會的企業嘉賓與學院領導老師,並對企業對于我院莘莘學子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獲獎的同學能夠不負企業期冀,取得更好成績.郭金川副院長介紹了本學年獎學金評審情況,並宣讀獎學金授予決定. 屈軍樂院長和聯贏激光研發中心總監周航先生向獲獎的同學頒發獲獎證書.獲獎代表博士研究生李四維同學、碩士研究生游琪同學、本科生楊展佳同學發表獲獎感言.李四維同學表示,非常感謝聯贏激光的慷慨捐贈,在喜悅和自豪的同時,也感到了肩上的責任和使命,沒有人會永遠優秀,寶劍鋒從磨礪出;同時李同學還和師弟師妹們分享了讀博士的兩點心得︰學會堅持和主動傾听.游琪同學和大家分享了碩士期間的三年的科研經歷,並秉承"趁年輕,多學習,多做事"的信念要刻苦學習,認真思考,堅持不懈,夯實科研的理論基礎,堅持勤做實驗,敢于付出.同時,在日後的科研學習中將把獲得獎學金當作學習和科研的助推器,秉承牛院士科研態度、傳承牛院士科研精神,為光電領域的科研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楊展佳同學則表示,本科期間要盡量博學,形成一張巨大的知識網,這樣有利于學科交叉思維的培養,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踫撞出不一樣的火花,進而學到更多的知識. 聯贏激光研發中心總監周航先生講話,他表示對于三位獲獎學生代表的發言非常感動,深情地回顧了該項獎學金設立者牛憨笨院士在聯贏公司創立初期給予的支持和幫助的難忘情景.他說,該獎項的設置就是傳承牛憨笨院士旨在激勵從事光電領域研究年青學子的初心,通過該平台能更好的促進同學們的學習與科研,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儀式最後,屈軍樂院長總結.屈院長表示,要常懷感恩之心,學院感謝聯贏激光為光電領域發展,為深圳大學的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感謝為獎學金設立及評審辛勤付出的學院老師.獲獎學子也要飲水思源,感恩支持他們學習和科研的企業,立志成才,把獎學金化為未來努力奮進的動力.屈院長指出,學院設置獎學金,是繼續踐行牛院士生平的願望,以鼓勵在光電子領域成績優異的光電學子;牛院士是光電工程學院的締造者與先行者,希望同學們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科研的道路上繼承、發揚院士精神,創造更好的成績,做對社會有益之人,走好人生路.屈院長最後表示,光電工程學院和聯贏激光源遠流長,希望在日後的工作中,雙方能進一步加強合作,將"產學研"有機結合,為科研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企業嘉賓,學院領導以及獲獎學生合影留念 2018年"聯贏——牛憨笨獎學金"頒獎儀式圓滿落幕.
為期1個半月的光電創新基礎能力大賽于近日落幕.本次比賽收到了學院各級領導的支持與關懷,獲得了華為公司的資助和學院實習實踐經費的資助,並得到了光電工程學院學子的熱情響應.在學院郭金川副院長的策劃下,光電工程學院創新實驗室承擔了本次比賽的組織工作;深圳技術大學趙志剛副教授擔任本次比賽的材料評委;牛麗紅教授,文僑主任,蔡厚智主任,團委書記余歡老師和張敏老師擔任大賽現場評委;另外還有來自本學院各班級的20多名學生評委. 經篩選,2018年12月16日下午1:50光電工程學院在理工樓L1-205舉行了"手持式超聲測距儀的設計"的成果展示及答辯環節.各隊伍依次派出代表上台參與角逐,最終評出一等獎4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以及特別獎6名.光電創新基礎能力大賽為同學們提供了自主創新的平台,提高了光電工程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感謝各級領導的支持與關懷,感謝每支隊伍的辛苦付出,感謝評委老師的精彩點評!祝賀獲獎的同學們! 附︰獲獎隊伍名單︰ 一等獎 南區飯堂二樓吃點炒的同學記得要排隊、四大天王隊、嬰超隊、自由之翼 二等獎 菜鳥小隊、躍江錦龍、FFFF、一帶一路 三等獎 IWDG、三人行、CDC、DIXORDER、益達、Echo、MXF4、超能陸戰隊 特別獎︰ 南區飯堂二樓吃點炒的同學記得要排隊 作品外觀獎, 創意獎, 技術報告獎 菜鳥小隊 PPT制作獎,測量精度獎 嬰超隊 視頻制作獎
12月21日,光電工程學院在光電樓多功能廳召開"聯贏—牛憨笨獎學金"頒獎儀式.光電工程學院屈軍樂院長、郭金川副院長、武紅磊副院長、院長助理劉曉利老師、系主任、導師及班主任代表、研究生本科生輔導員以及獲獎學生代表共計60余人參加了頒獎儀式.捐贈企業代表深圳市聯贏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工藝研發中心總監周航先生、市場部經理楊菲女士、市場部營銷專員盧潔女士出席此次儀式.頒獎儀式由屈院長主持. 屈院長首先介紹了與會的企業嘉賓與學院領導老師,並對企業對于我院莘莘學子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獲獎的同學能夠不負企業期冀,取得更好成績.郭金川副院長介紹了本學年獎學金評審情況,並宣讀獎學金授予決定. 屈軍樂院長和聯贏激光研發中心總監周航先生向獲獎的同學頒發獲獎證書.獲獎代表博士研究生李四維同學、碩士研究生游琪同學、本科生楊展佳同學發表獲獎感言.李四維同學表示,非常感謝聯贏激光的慷慨捐贈,在喜悅和自豪的同時,也感到了肩上的責任和使命,沒有人會永遠優秀,寶劍鋒從磨礪出;同時李同學還和師弟師妹們分享了讀博士的兩點心得︰學會堅持和主動傾听.游琪同學和大家分享了碩士期間的三年的科研經歷,並秉承"趁年輕,多學習,多做事"的信念要刻苦學習,認真思考,堅持不懈,夯實科研的理論基礎,堅持勤做實驗,敢于付出.同時,在日後的科研學習中將把獲得獎學金當作學習和科研的助推器,秉承牛院士科研態度、傳承牛院士科研精神,為光電領域的科研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楊展佳同學則表示,本科期間要盡量博學,形成一張巨大的知識網,這樣有利于學科交叉思維的培養,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踫撞出不一樣的火花,進而學到更多的知識. 聯贏激光研發中心總監周航先生講話,他表示對于三位獲獎學生代表的發言非常感動,深情地回顧了該項獎學金設立者牛憨笨院士在聯贏公司創立初期給予的支持和幫助的難忘情景.他說,該獎項的設置就是傳承牛憨笨院士旨在激勵從事光電領域研究年青學子的初心,通過該平台能更好的促進同學們的學習與科研,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儀式最後,屈軍樂院長總結.屈院長表示,要常懷感恩之心,學院感謝聯贏激光為光電領域發展,為深圳大學的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感謝為獎學金設立及評審辛勤付出的學院老師.獲獎學子也要飲水思源,感恩支持他們學習和科研的企業,立志成才,把獎學金化為未來努力奮進的動力.屈院長指出,學院設置獎學金,是繼續踐行牛院士生平的願望,以鼓勵在光電子領域成績優異的光電學子;牛院士是光電工程學院的締造者與先行者,希望同學們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科研的道路上繼承、發揚院士精神,創造更好的成績,做對社會有益之人,走好人生路.屈院長最後表示,光電工程學院和聯贏激光源遠流長,希望在日後的工作中,雙方能進一步加強合作,將"產學研"有機結合,為科研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企業嘉賓,學院領導以及獲獎學生合影留念 2018年"聯贏——牛憨笨獎學金"頒獎儀式圓滿落幕.
為加強企業與學校之間技術合作、豐富在校學生的校園生活,宣傳高新企業之文化,幫助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認知國家高新科技企業,深圳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組織策劃了此次深圳市飛宇光縴系統有限公司參訪活動. 2018年12月2日下午,光電工程學院四十余名學生在張敏,郭春雨,雷耀虎,余歡四位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深圳市飛宇光縴系統有限公司進行參訪. 我們的大部隊于12:45在南區光電樓樓下集合完畢並準時出發,經過接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了目的地.在之前的活動策劃過程中,飛宇集團和我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溝通,力求這次活動辦的圓滿成功,他們的熱情接待,使得塞車這一小插曲絲毫沒有影響同學們的參訪心情. 進入公司內部之後,所有人都穿上了鞋套,為了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也為了提高參訪效率,我們的大部隊分成了三小組,每組十余人,然後分別由企業人員帶隊,進行活動室、會議室以及車間的輪流參觀. 在活動室和會議室中,企業人員給我們介紹了飛宇光縴系統有限公司,包括企業的發展歷程、產品,以及每年都會參加的展會,包括ECOC,OFC,CIOE等等,他們公司還會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包括組織員工外出旅游,還有各種歌唱活動,以及公司每年的年會等;我們還了解到我們深圳大學每年都會有許多師兄師姐去到飛宇公司的產線實習;並且楊經理還給我們上了一堂"未來就業要如何選擇"的課,包括是否適應企業文化,以及企業的發展空間,還有不要頻繁跳槽,不怕吃苦等的忠告,使得同學們獲益良多.在休息過程中,同學們在活動室中用唱歌設備唱歌,很放松也很開心. 隨後同學們由孫總帶隊,分別參觀了2、3、4樓的車間,孫總逐一給我們介紹了一些主要的光縴產品,同學們認識到了他們的原理,以及一個完整產品的生產流程,也參觀了工作人員們的具體操作,對于與本專業有關的一些東西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郭春雨老師還與孫總就產品原理進行了一些交流,同學們獲益匪淺. 並且,孫總還給我們介紹了飛宇"不追求奢華,卻追求極致"的發展理念,從一開始的穿上鞋套,再看到企業每一個角落的干淨整潔,以及工作人員們的熱情友好,車間里他們的一絲不苟,認真負責工作,還有公司定期舉辦活動以增強員工凝聚力,我們都可以看到飛宇不斷進取,追求卓越的志向和決心. 隨著時間的悄然流逝,我們的參訪也接近了尾聲,最後,企業人員幫參訪團們拍照留念. 光電工程學院的組織部策劃了這次飛宇光縴系統有限公司參訪活動,本次活動,提升了同學們對光通信行業及產品的認知、直觀感受了飛宇集團作為國家高新科技企業的文化和魅力,了解了企業的組織架構、運作方式和生產流程以及對人才的要求,深刻了解了飛宇集團在光通信方面的優秀成果.為意願在光通信領域發展的同學提供更多的接觸平台,輔佐在校學生更加明確的樹立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此前,學院曾經還組織學生到聯贏激光生產基地、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還有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參訪學習.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並發表重要講話.根據宣傳部關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為了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11月30日下午,在光電工程學院黨委組織下,研究生黨支部前往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參觀《大潮起珠江》展覽. 下午到達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時,館前人聲鼎沸,前來參展的市民絡繹不絕.經過一段時間的排隊,黨員同志們踏入未來感十足的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沿著自動扶梯直上4樓,到達"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館,一進入展館,三折屏LED影像牆上的"大潮起珠江"主題片立刻躍入眼簾,氣勢磅礡,引人入勝. 此次展覽沿著歷史脈絡分為三個部分︰一、"敢為人先、勇立潮頭"(1978-199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強勁東風,在南海之濱掀起了思想解放的大潮.擁有獨特人緣地緣優勢和"敢為人先"文化基因的廣東,把握歷史脈搏,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率先創辦特區,為探索社會主義中國"富起來"之路發揮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作用.二、"增創優勢、砥礪前行"(1992-2012).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廣東等地並發表著名的南方談話;2000年春,江澤民在廣東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春,胡錦濤在廣東提出科學發展的思想,.黨的理論創新與廣東實踐息息相關,引領廣東改革開放增創新優勢,率先轉入科學發展軌道.三、"走在前列、當好窗口"(2012-2018).黨的十八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廣東堅持改革不停頓、開發不止步,在實踐中探索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的重大時代課題,奮力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該展覽通過運用照片、實物、視頻、模型、場景、雕塑和高科技手段、互動體驗項目,全面、生動和立體地展現了廣東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和發展成就.讓黨員同志們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了深圳改革發展史,深入學習體會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果,感受深圳在四十年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研究生,雖然沒有經歷過改革開放初期,但看到很多被還原的歷史場景,更感到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深深體會到當下研究生黨員更應該努力拼搏,奮發有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成為黨和國家的堅實力量.
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自我定位,了解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生涯,11月27日,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光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會特邀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副秘書長、全球職業規劃師余國平老師舉辦了一場以"探索自我生涯路"為主題的研究生職業素質訓練營活動.深圳大學黨委研工部袁傲老師,光電工程學院研究生輔導員林娜老師以及來自我院、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等四十位研究生同學參加了此次活動. 訓練營活動分為生涯規劃和領導團隊建設兩部分.通過分組小游戲的團隊破冰環節,訓練營開始了第一部分︰做自己的生涯規劃師.台灣著名生涯專家金樹人先生說,生涯規劃的本質是根據自己原來的樣子,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選擇一種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余老師依據甦伯的生涯發展理論對人們職業生涯規劃流程進行更深層次地剖析,即從人的性格、興趣、能力、價值觀這四個方面分析職業生涯規劃的可行性,然後結合職業職場環境分析自身情況,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最終達到理想的職業人生.通過理論解讀,大家也領悟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及必要性. 團隊輔導建設活動在短片《十年後你在哪里》中拉開序幕,引發了同學們的思考,作為一名二十多歲的學生,所剩的人生不過兩萬余天,更需要我們做好規劃,設計出自己的人生. 通過"視覺探索"的活動,同學們依次分享了自己未來三年的規劃. 通過"一出好戲"的活動,同學們切身體會到了團隊建設的重要性,作為領導要有團隊管理的能力,學會團結隊友,合理分配任務.作為團隊成員,要懂得協作,求同存異等等.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3688號
Copyright © 2014 深圳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郵編︰518060 辦公室電話︰0755-26732931 傳真︰0755-26538580 電子郵箱︰gds@szu.edu.cn